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科有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市政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历史城市与建筑修复工程、智能结构及其系统信息化、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等9个二级学科。1986年结构工程学科批准为博士点学科,是湖北省最早的土木工程学科博士点,2003年土木工程学科批准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土木工程学科建立了具有自身特色和发展前景的学科体系,在“高性能复合混凝土结构”、“工程结构的抗风抗震”、“结构振动控制”、“结构健康监测”、 “复杂环境岩土工程防灾”、“大型桥梁和工程结构的施工监控”、“结构的疲劳寿命预测”等研究方向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学术成果。其中,“结构振动的智能控制”和“钢结构的疲劳寿命预测”等方向的研究居于国际先进和国内领先水平,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认可。道路桥梁与结构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的博士生导师及研究方向见下表:
姓名
|
性别
|
二级学科名称
|
研究方向
|
瞿伟廉
|
男
|
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
工程结构的抗风抗震、结构振动控制、结构健康监测、结构的疲劳寿命预测
|
刘沐宇
|
男
|
桥梁与隧道工程、结构工程
|
高性能复合混凝土结构、大型桥梁和工程结构的施工监控、结构的疲劳寿命预测
|
李新平
|
男
|
岩土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
|
高性能复合混凝土结构、结构健康监测、复杂环境岩土工程防灾、大型桥梁和工程结构的施工监控
|
卢哲安
|
男
|
桥梁与隧道工程、市政工程
|
结构健康监测、大型桥梁和工程结构的施工监控
|
徐家云
|
男
|
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
工程结构的抗风抗震、结构振动控制
|
涂建维
|
男
|
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
高性能复合混凝土结构、工程结构的抗风抗震、结构振动控制
|
|